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章(1 / 2)





  拾京想起他的阿爸握着树枝,摸索着在地上写字,教他识字。后来他也拿根小树枝,阿爸写一个,他跟在后面,一笔一划学一个。

  但因阿爸目盲,所能教的也很有限。

  他现在还记得阿爸搂着他,轻轻说道:“这可怎么办,不读书终究是不好的……”

  贝珠愣了愣,呆了一会儿,忽然扔了石粉,拍了拍手,说道:“小阿京想吃什么,阿娘给你做!”

  “贝珠阿娘……”

  “说吧,阿娘听着呢。”

  “我想吹埙。”

  贝珠笑道:“放心吧,阿娘这里离得远,他们听不到。”

  拾京坐在院子里的石椅上,再次吹起了那首《大风起》。

  断断续续吹到第二遍,林子外,忽然有笛声传来。

  拾京停了下来,睁开眼,惊讶地听着。

  笛子声清脆,吹的也是《大风起》,比他连贯多了。

  玉带林外,青云营一天的训练早已结束。

  月亮都升到了天空中央。

  南柳半睡半醒之间,突然听到帐外远远传来断句异常熟悉的《大风起》。

  她立刻翻身坐起,又停了一会儿,确认了,鞋都顾不上穿赤着脚就跑了出去。

  她循着埙声,沿着玉带林边缘走着。

  声音忽远忽近,南柳确定不了具体位置,很是焦急。

  是拾京,拾京在!

  今天给他带的酥糖也忘了给。

  南柳慌张寻着声音。

  她怎么才能告诉拾京,她现在就在玉带林外,在他的不远处,听他的埙声呢?

  正当发愁之时,南柳突然听到身后传来笛声,接上了拾京吹断的《大风起》。

  埙声不再响起。

  南柳顿时火冒三丈,扭头喝道:“是谁?!”

  是谁大晚上的多管闲事!

  月下阔步走来一个绿衣男人,长发高高束起。

  他停在不远处,放下横笛,问道:“你又是谁?还不让人吹笛思乡不成?”

  听到这个声音,南柳怒火一顿,瞬间化为惊喜:“明月舅舅!”

  封明月惊住。

  大同一十三个州,四万万百姓,唯有两个人能叫他舅舅。

  大的那个远在京城,唯剩一个,就是眼前这个披头散发赤足的小姑娘。

  封明月乐道:“南柳?!三年未见,舅舅竟然都认不出你了!”

  似乎除了竹楼中的人,其他的生灵全都怕那不停歇的牛角声。

  溪清最小的弟弟刚刚能说出连贯的话,豆丁一般的小人儿还没桌子高,扒着门边问姐姐外面是什么声音。

  溪清说:“是有人打……”

  大母打断她,很平静地回答:“无事,他们吹着玩的。你快过来,不要扰你阿姐吃饭。”

  母亲既然这么说,溪清再好奇再心急,也只好装作没听到,脸上云淡风清的吃饭。

  晚饭吃的差不多时,牛角声也歇了。

  战事结束了,聚集地外围的守林人到竹楼通报:入侵者已被逐出林外,有六个族人受伤。

  大母仁慈地叫人收拾出旁边的竹屋,让他们把受伤的孩子们抬到旁边的竹屋,到自己的身边来养伤。

  自始至终,溪清都不知道入侵者是谁,为什么会打起来,到底算谁赢谁输。因而,当南柳带着赤珠营和青云营的将士进林送和谈书时,溪清是害怕的。

  她怕攻入林中的是青云营,怕之前和她起了两次冲突的女人这次以战胜者的身份进林来逼她低头认输。

  溪清把和谈书拿给大母看,担忧地问大母:“这是什么?会不会是让我们投降的东西?刚刚我们和青云营打起来了吗?”

  她的母亲懒懒看了眼那张纸,继续闭上眼睛养神,说道:“溪清,不要让毫无根据的不安占据了你的心乱了你的阵脚。枪声是从西北边来的,和我们打起来的绝不会是青云营。底下站着的那个小姑娘,刚刚报出了两位故人的名字。和二十年前一样,仍是他们两个,他们的名字我不会忘记。若是他们,那更不会是为了刚结束的战事而来。何况,这纸上写的……溪清,叫拾京来。”

  苍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但苍族现在的族长,大母霞溪,却认得几个字。

  其中就有拾京这两个字。

  祭坛下,她妹妹和那个男人常住的地方,曾放着那个男人给自己儿子亲手磨出的小床,床头的木头上刻着拾京的名字。

  不仅是床,当时,祭坛下的石屋中还有许许多多那男人亲手做的小玩意,明显小一号的杯子,色彩斑斓的陶碗,上面都刻着拾京的名字。甚至包括石屋一侧的墙,也有拾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