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节(2 / 2)


  向阳乡那边的亲戚们根本就没有几个接触得到《解放日报》,更加想不到去翻这个报纸查李振华和李振国考上大学没有。李大海都没有回来报喜,李大山和李大江两家都当李振华李振国没考上。

  李大海带回家二十多斤处理毛钱。市一小老师暑假也要上班,曹月英又要上班又要染毛线一个人忙不过来,又把女儿喊回家帮忙。

  染毛线这种工作到李惜文手里无比简单。

  她上辈子接收祖父和父母的遗产之后,和天天找她谈人生理想和创业的亲戚们打交道实在是心累,又机缘巧合得到了随身空间,索性就把所有的动产不动产都换成了各种她认为能保值和升值的物资囤在空间里,虽然大头换成了黄金,但是做为一个手工爱好者,哪怕她不擅长织毛衣,但是她有钱还有空间就可以任性买买买,七七八八囤的材料里毛线是真的不少的,质量不是特别好的毛线她也有存货。找出来材质颜色相同的毛线浸一浸水挂晾衣架上等晾干,把处理毛钱收起来,染色的工作就完成了。

  曹月英费心费时费力调配的染料水完全没用上。

  老城区靠织毛衣换一点零花钱的家庭主妇很多,曹月英花钱请人给李振华李振国和曹明骏各织了两件毛线衣一条毛线裤,总算在出发之前把孩子们的过冬衣服凑齐全了。

  说实话李家准备的行李有点多。两个半人高的布袋子中间是扎得紧紧的、卷成卷的铺盖和毯子,里面缠着被套床单和枕头还有蚊帐。两个衣服压得紧紧实实的木箱子,同样用绳子扎得紧紧的。此外还有两个自制劳动布旅行袋和大舅妈给的全新军挎包和新军用水壶。这么两大堆东西让两个从来没有单独出过远门的孩子背上,还要揣上一百块钱再坐两天两夜的火车去首都,李大海和曹月英不放心。他俩商量了好久,决定让李大海请一周的假送孩子去上学。

  李惜文觉得可以花点钱从邮局寄包裹去平京。但是爸爸妈妈和哥哥们都担心会丢东西,一个两个三四个全都坚决反对。

  到了出发那天。李惜文目送李振华挑着两个木箱子,李振国挑着两个铺盖卷,还有她爸提着两个行李袋挤上火车,真是特别特别怀念她上辈子的快递和高铁。

  第17章 实力买车

  入秋之后买布真的需要布票了,定量每个人每个月两尺按户口本上的人头发。不过百货大楼和供销社里没有票也还能买到布和纺织类商品,就是价格要贵很多。

  居委会的大妈和各单位的工会挨家挨户搞调查,很快粮本和副食品供应本还有各种票证也按人头发下来了。曹月英找出来一只扁平的饼干盒子专门存放这些相当重要的票证,这个重要的饼干盒子她交给了李惜文保管。

  因为李惜文在学习上没有压力,全家就数她最闲。

  街头巷尾的私人摊贩好像一夜之间就消失了。

  买什么都要用票的第一个礼拜天,李惜文和李振强先去捞了两大桶小鲫鱼。这些最大半斤最小二两的小鲫鱼,有钱的人买上十几条回去养着可以随时随意添菜。没钱的人买一条改善生活也掏得出来钱。有人坐月子的家庭最喜欢买去下奶,最受单位职工的欢迎也卖的最快。卖得快还来得及再去捞一回赶晚菜市。

  她俩先去一个家属院门口兜生意,才停下来就有一位泼辣大嫂晃过来,说两桶鱼五毛钱她全要了。

  不管是零敲还是全包都不只五块钱的好吧,五毛就想全包等于抢。

  李惜文连白眼都不想翻给这位大嫂。

  李振强也不接话,挑起水桶就走。

  “哎哟,还敢走?”大嫂拽住扁担,“不卖给我我就举报你们!”

  “你去呀。我哥就是走累了在这里歇一歇。我们又没有喊卖鱼又没有怎么样,是你自己凑上来自说自话。”李惜文看大嫂不像是肯放手的人,过去揪大嫂的裤腰,“你放手,你不放手你裤腰带就要断!”

  “哎,你这个小丫头,长得漂漂亮亮怎么这么不要脸?”大嫂竖起眼睛骂人。

  要换上辈子被人这样骂李惜文是真的会脸红,但是这辈子她才不在意呢。她和小哥凭双手凭劳动挣来的劳动成果她才不会送人。她抠手就把大嫂系裤腰的细绳子拽出来了。大嫂尖叫着松手要打她。李振强把住两只水桶就跑。李惜文用力拉绳头,大嫂吓的两手紧紧拽裤腰。她才撒腿朝她小哥跑。

  本来就是那个大嫂欺负人,再说漂亮小姑娘做事也有分寸,并没有真的害大嫂裤子掉下来,旁边看的人都哈哈大笑,都没有人帮那个大嫂来追她们。

  兄妹俩跑过一条街,回头看没有人追上来,也不敢再兜生意了,找了条巷子抄近路去收购站卖鱼。收购站的人嫌弃鱼太小,压价到最后只给了两块钱。

  李振强不愿意卖、李惜文先去拿了那两块钱,还笑嘻嘻的跟收购站的人问长问短,问他们收高价的鱼要哪一种要多大。

  李振强把鱼倒进收购站的鱼池里,出来生气说:“我都听见里头的人讲,我们这个小鲫鱼他们要怎么分了,就这么便宜他们我还不如倒湖里!你干嘛要讨好人家?”

  李惜文其实也挺生气的,不过她更理智,“以后怕是只能卖把收购站,这次不卖人家记住你下次更要为难你。我还想挣这个钱,这次我当着这么多的人面问的清清楚楚,下次照他们的要求挑鱼去卖,他就不好再压价了。”

  “就为了这几块钱!”李振强想哭,“凭什么!”

  “爸爸妈妈一个月工资加起来还不到七十块钱。明后年我俩都要去考大学了,给我们每个人寄十块钱吃饭就要四十块。我们还要穿衣裳,还要给奶奶养老钱。爸爸妈妈在家里还不晓得怎么省呢,你舍得?”李惜文拿脚踹李振强,“新阳城外大湖几十里,湖里的鱼又不要本钱,多撒几次网怕什么,下次我也挑两个桶去,不怕他压价。”

  挑四个桶出去太醒目,而且跑两趟早上要早起,晚上回家天都要黑了,耽误学习。李大海和曹月英都不同意,只允许他们一个礼拜天去一次。

  李家打鱼卖钱这一块的收入缩水严重。

  而且吧,他们家户口本上现在只有四个人,每个月只能领到两斤肉票,可是家里还多出曹正道和曹伟两个半大小子吃饭,李振强也到了特别能吃的年纪,那点肉根本不够吃。李大海下乡遇到老乡家杀猪就要跟人家买高价肉,花钱不少。

  曹月英每个礼拜六晚上算家用帐眉头都是皱着的。

  周六下午放学,曹正道和曹伟在校门口和李振强兄妹俩分别,拐到另一条路去汽车站了,他们能搭上最后一班客车回三十多里外的曹坡公社。

  李振强和妹妹商量明天问同学借辆自行车,除了水桶再带两个袋子,争取跑一趟多捞点。

  “小打小敲没意思呀。我们去单位找爸爸去。”

  李惜文想的更多一些,先不说中学生借别人家的车用一天人家家长会不会当面笑嘻嘻背后nmb。就是李大海经常下乡搞调研,公家的自行车可以借用也不能一直借用,主要还是靠两只脚走路。

  李大海需要一辆自行车。以前是家里没有钱买。现在买自行车又要凭票,农业局和一小的票都是论资排辈,靠等的也不知道要等几年。李惜文觉得要是不趁现在赶紧买车,等她爸妈有幸拿到票,存的那个钱说不定都买高价肉花光了。

  她空间里不只有法拉利有公羊道奇和甲壳虫,还有奇瑞qq和五菱神车呢,连电动自行车她都囤了好几辆。

  五十年代初生产的自行车在她上辈子算古董不算交通工具,她有收藏一辆几乎全新的二八大杠,还有一辆九成新的女式车和一辆黄鱼车,样子和现在市面上的永久自行车一模一样。爸爸出门基本靠腿太辛苦了,李惜文这段时候一直在琢磨着想创造机会把古董拿出来用,现在时机到了!

  这天轮到正科长带人下乡调研,正副科长共用的办公室里就李大海一个人,俩孩子特为跑来肯定是有事情要瞒着妈妈跟他讲,他就把房门掩起来,小小声问俩孩子:“你们想干嘛?”

  李振强刚想张嘴,李惜文扯他袖子,“我先讲。我听同学讲,东门有人卖组装自行车,永久牌的,不要票!”

  这个消息初中生都听讲了,农业局的干部当然早就知道了。

  李大海一点都不动心,摇摇头说:“百货大楼有票卖158,组装车卖220,太贵了。再讲,就是有钱我也没有那个门路找人家买。”

  “我有门路。我同学的表嫂的亲戚为结婚买了两辆组装自行车,一辆28大杠一辆轻便自行车。现在遇到事情缺钱想转手,他买回来也才几天,愿意降价卖。想买的人嫌他没有发票还要跟他们家讲价钱,一直都没谈好。”李惜文临时拽出来一个莫须有的同学亲戚。

  “多少?”李大海问。

  “跟百货大楼一样的价格,2大杠158,轻便自行车190。”李惜文眨眨眼,“我们好好捞一回鱼,换两辆自行车的钱不就有了嘛。”

  有一辆车肯定是尽爸爸骑,买两辆车那他们骑的机会就多了哇。李振强眼睛一亮,赞同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