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到文工团里当台柱[七零]第95节(1 / 2)





  此时原本表演、看表演的人都围到了河边,帮着救人的军人把两个小孩连同军人们拉上来。

  救人的是林夏的战友们。

  小孩躺在岸边,一个吐一口水醒了过来,吓得哇哇大哭,另一个脸色苍白地闭着眼睛,看上去像是没了生气。

  林夏第一个跑过去,蹲在地上检查小孩的情况,还有心跳,立马弯下腰做急救。

  先将小孩的头保持侧卧,然后清理出来他鼻子嘴巴里的污泥杂草,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此时林夏的脑中格外清醒,脑海中浮现的是在军队里学的溺水急救,一步一步,有条不紊。

  小孩的母亲哭着想扑过来,被刚刚抱上来小孩的江宣北拦住了:“她在救人,不要影响她。”

  林夏自己不知道过了多久,也不知道做了多少重复的动作,只听到孩子“咳”了一声,“哇”一口吐出来水,然后“哇哇”大哭起来。

  林夏腿软地坐在地上,脸上露出了笑容,救回来了。

  小孩的母亲一把抱住了小孩,也跟着一起哭,一边哭一边打小孩:“让你不听话!让你下水洗澡!我不如现在打死你!”

  小孩哭得更厉害了,旁边有村民劝她。

  “好了好了,孩子救回来就是万幸。”

  之后村民们自然没有心思在看表演了。

  两个被救小孩的大人们,对文工团千恩万谢,特别是出力救人的江宣北和林夏他们,差点要跪下来。

  被众人给拦住了。

  文工团起身要走的时候,那两户人家送了很远,一直往队伍里扔他们从家里带过来的红薯、土豆之类的食物。

  现在都穷,这可能是他们家里一直储存的口粮,文工团的人没有一个人接。

  扔过来也都又重新送了回去。

  最后还是周清走过来,拦住了想要感谢的老乡说:“解放军救老百姓,是本职,不需要任何感谢。谢谢你们的好意,我们心领了。”

  大家唱着歌,又开始往下个村子行进。

  下午一两点,是天气最热的时候,赶了半小时路,就有人脸红得要命,汗水直往下流。

  而且不是一个人这个样子。

  林夏最先发现谷双月不对劲,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脸色白得吓人,立马举手报告。

  “团长,我觉得大家可能需要休息一下,天太热了,避免中暑!”

  跟在后面的周清走过来,观察了下大家的情况,皱了皱眉,随即下令原地修整。

  大家走的是山路,整条路上,除了林夏她们这支长长的队伍,几乎不见人影,只有阵阵蝉鸣,叫得人心烦意乱。

  不过在坐下喝了点水后,热乎乎的风从树荫下吹过,也能带来些凉爽,原本燥热的心,慢慢平复下来。

  停了半个小时,周清看大家情况好很多了,便继续赶路。

  这次她就时刻注意团里战士的情况,发现有人快撑不住,停下来休息会儿再走。

  终于赶在天黑前到了下一个村子。

  没有灯火,这个村子里也没有学校,她们只能自己在打麦场的空地上扎棚子,底下铺上自带的行李,凑合睡一晚上。

  林娟原本以为锦城文工团的条件会比她们宣传队好一些,就是下乡演出带出来的设备也会比她们的要舒服。

  但是今天她发现了。都是一样的,没有谁比谁舒服,全都是凑合过夜,第二天继续去演出。

  翌日一大早,林娟醒来的时候,发现林夏已经起来了,连她的行李都打包好了,只是人不在睡觉的地方。

  林娟赶紧起床收拾。

  而此时的林夏,正站在打麦场上往下看。

  打麦场在高处,很大很平,底下是大块的石头,下面有村落着有住户,还有山上的流水。

  如果不考虑艰苦的环境,整个画面是非常诗情画意的。

  林夏早早起来,就着清澈甘甜的山泉水洗漱完之后,便对着大山高声吟唱,抒发她此时站在高处,登高而望,突然升起的雄迈豪情。

  她这一嗓子,让原本睡眼惺忪的文工团的人,立马清醒了。

  大家抬头去看她,看着她那么享受的模样,忍不住站到她旁边,也跟着载歌载舞。

  果然心情都跟着舒畅了。

  此时的大家非常开心,林夏也很开心,把自己完全放松下来和战友们胡闹,比赛唱歌,看谁的嗓音更嘹亮。

  早起的村民们看到这些半大小伙子小姑娘快乐地玩乐,听着美妙的歌声,欣赏着曼妙的舞姿。

  也忍不住露出宽厚的笑容。

  周清靠在一棵老树上,和副团长、宋满秋一些教员老师看着林夏她们唱歌跳舞的场景,笑着说了一句:“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和她们是不是一模一样,也是这样的肆意张扬,对未来充满希望。”

  副团长感叹地叹口气:“一转眼,我们都年过中年了,时间可真快。”

  宋满秋跟着笑:“是啊。不过每次看着这些学生,我就觉得又回到了我们那个时候。”

  当然,林夏她们也没胡闹太久,就被周清叫回来吃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