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节(2 / 2)


  顿了顿,又道:“陆标,邱文,你们也都去,虽然你们不像舒檀运气好能早早就亲自管一个,但多去看看总没错的。”

  于是等到查房,一大群人呼啦啦一起往病房涌,声势浩大得很,将病房站得满满的,一直站到了门外。

  “先跟你们说个好消息,检查结果出来,基本确诊了,不是结核,是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现在的治疗方案是……”

  舒檀在跟患者和家属交代最新病情结果时,厉宁述正趁着门诊病人还没来,一目十行地浏览着舒檀发给他的那篇论文。

  然后打开电脑上的住院医师工作站,用自己的工号和密码登陆进去,搜索五年前的那份病历,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明明是舒檀管的病人,却挂在张璇的床上,原来当年那个值班医生是她。

  都说呼吸科的张主任看病时很大胆,有时候甚至剑走偏锋,让人看着害怕,却又偏偏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或许也只有这样大胆的人,才敢在明确病情后,仍然将这个病人交给一个研究生,不仅仅是有史教授在背后支持的缘故,还因为她对自己的技术足够自信,相信若是舒檀搞砸了,自己也能马上纠正方向。

  所幸没有,厉宁述浏览着页面上漂亮的病程记录,遇到张璇,对舒檀来说,或许也是相见恨晚。

  他忽然又想起自己借出去的那本笔记,也不知道她看得怎么样了,又能不能看懂。

  要不然,找机会问问她?厉宁述想道。

  “医生,厉医生,您快给我看看……太难受了……”门口这时匆匆走进来一个中年男子,手里抓着纸巾,不停地擦鼻子,鼻头被擤得通红,还不停地流清涕,坐下就开始不住打喷嚏。

  他是厉宁述的老病人了,每次季节一转换,一准会出现在医院,看着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却着实恼人又麻烦得很。

  “来,搭个脉。”厉宁述笑着示意一下,,又问了些症状,觉得问题不大,便道,“先不给你开药,回去拿生姜和葱白武火煮沸,温服,喝了没效再过来。”

  说着将写了方子的病历本又递回去。

  16.第十六章 倒打一耙你最行。

  四月一日,周一,昨夜刚下过一场雷雨,早起便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凉意。

  “还有两个学生,你多要一个?”一大早,中医科的教学秘书杨大可就带着两个学生挨个门诊地询问。

  一附院 毕竟不是中医院,轮中医科的学生不多,有时几个月不来一个,有时又一次来一群,分起学生来就很让人苦恼。

  问到的都说自己有学生了,“一个就够,多了怕带不好。”

  杨大可心说屁的怕带不好,就是觉得学生多了麻烦,但也没办法,厉宁述隔壁诊室的同事陈子仪干脆建议杨大可自己都带了,“三楼操作不是挺多的么,有学生多方便。”

  “我们都好几个学生了。”杨大可笑道,“你真不要?多一个人能多帮你干点活啊。”

  陈子仪摇摇头,“诊室就这么大,人多了不好问诊,要不你问问厉师兄,他是不是还没学生?”

  杨大可闻言一拍脑门,“哎哟,上周五他不在,我就把他给忘了,看我这记性!”

  说着立刻往隔壁走,碰上从里面出来的门诊护士章秋月,拉住她袖子问了句:“里面没病人吧?”

  “没,咋了?”章秋月反问一句,又看一眼他身后的两个学生,“我们科来实习生了?”

  杨大可点点头,带着学生进去厉宁述办公室,“老厉,我给你送学生来了。”

  厉宁述正在泡茶,闻言抬头,愣了一下,“......两个?咱们科这个月人丁兴旺?”

  杨大可眼珠一转,嘿嘿笑了两声,“可不是么,我特地给你留了两个学生。”

  说着指指两个学生,“康华,规培的,唐静静,实习的,都是中西医临床专业的,你都带呗?”

  厉宁述将杯盖合上,让茶汤焖一会儿,然后似笑非笑地看一眼杨大可,“老杨,你这就没意思了,这么多年同事,我还能不了解你想什么?”

  顿了顿,又问:“别人都有学生了?”

  杨大可点头,“除了主任和不要学生的,都有了,这最后两个,你干脆一起带吧。”

  厉宁述看看自己也并不宽敞的诊室,叹口气,点点头,“行吧,那这个月就让小章轻松点。”

  诊室不大,平时都是厉宁述负责看诊开方,章秋月负责其他诸如跟患者解释怎么吃药的杂事,病人进来了,有需要的把门一掩,空间刚刚好。

  可要是再多两个学生,未免太挤。

  章秋月知道这个月两个学生时,也愣了愣,然后问道:“那……厉医生,我先跟他们讲讲诊室的工作制度?”

  厉宁述点点头,“麻烦你了。”

  刚说完话,就有病人来了,唐静静跟康华就被章秋月带到门口,简单说了一下厉宁述本人的工作安排,“周一到周四,上下午都有门诊,周五一整天都没有门诊,因为厉医生要回去学校上课,周末也是休息的,我们科会诊可能多一点,还有就是周一到周三,病人也比较多……”

  等他们说完话再回到诊室,就听见厉宁述对坐在旁边的病人道:“给你开的是葛根乌梅饮[1],煮好以后当茶喝,没有改善再过来拿药。”

  病人拿着处方去取药了,一边出去一边打喷嚏,康 华见状就大着胆子问道:“老师,刚才那位病人是过敏性鼻炎?”

  厉宁述闻言笑着点头说是,又道:“我这儿地方小,也没有太多要你们做的事,这样吧……你们一会儿去找陈护长,让她给你们拿把椅子,以后每天你们俩就轮流帮我开处方,刚好四天门诊一人两天,怎么样?”

  康华和唐静静都应了,厉宁述又道:“至于给你们讲课,我可能讲不了太多,要是看诊时你们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这样才能学到更多东西。”

  两个学生一起应了,厉宁述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说后面的柜子里有书,平时没事可以看看。

  正说着话,由于有病人来了,恰是前几天来过的老病人,说自己已经好多了,“就是想来问问,还要继续喝生姜葱白水么?那玩意儿不太好喝。”

  “药哪有好喝的。”厉宁述笑了一下,又重新给他把脉,确认他的鼻炎已经进入稳定期,然后开了新处方,这次是玉屏风散。

  白术、防风、黄芪,另外交代道:“你回去之后去买点粳米,注意不要买成籼米或者糯米了,然后呢,一剂汤药你煮两次,每次煮开后再小火煮二十分钟,倒出来晾一下,两次加起来能有一千毫升左右,用药汤来煮粥吃,可以长期吃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2]”

  病人点点头,“那......一次要用多少米?”

  “50克。”厉宁述应道,又交代他,“你要是吃着还可以,以后就拿这个处方去中药房捡药,急性期发作的时候,还是要上医院来,这个只能是你急性期过了,没什么明显症状的时候巩固药效吃的,记得了?”

  厉宁述怕他记不住,还又特地写在他的本子上,等他出去了,才转头问康华和唐静静:“玉屏风散的方歌记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