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收房租养你啊第6节(2 / 2)


  “那天是个意外……”宋唐看着她的眼睛,觉得有点好笑,“当然,铺货也挺贵的……”

  话还没说完,莫听云又立刻露出一个果然如此的表情,拍拍他肩膀,安慰道:“没关系,你还有我呢,我会帮你的。”

  宋唐:“……”根本不需要好吗!!!

  他没有表现出在意,但莫听云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她觉得继续谈钱会伤害到他的自尊,于是将目光投向了进门右手边的一处空地。

  那里放了一张凳子,还有一个画板。

  她好奇地凑过去看,发现画板上夹着一幅快画完的画,仔细一看,画的正好是这一条街。

  “这是你画的?”她一面问,一面看着画板上的画。

  街口的牌坊和石墩,路两边的店铺和民居,树下的电动车,垃圾桶边上落满灰尘的家轿,临街店铺的招牌,奶茶店的客人,水果摊的猫,看起来栩栩如生,细致入微,简直一模一样。

  “这是超写实主义风格,纤毫毕现,细致入微是这类型画作的主要特点。”宋唐走过来,介绍道。

  莫听云听了有些好奇,“超写实,是不是像3d那样?”

  “嗯……我给你看一幅这个画派领军人物冷大师的作品你就知道了。”

  他说着话,低头打开手机,从相册里找到一幅画,这幅画的名字叫《小唐》[注],画中人物是一个邻家女孩,她美丽淳朴,莹润的肌肤和晶莹的眼睛仿佛用相机照出来的一样,颜色十分和谐逼真,完全没有绘画手段的痕迹。

  莫听云惊呼:“这是用颜料画的吗?”

  宋唐点点头,笑着应道:“这就是超写实主义。”

  “你大学就学的美术专业吗?”莫听云看完画的照片,抬头好奇地问道。

  宋唐脸上的表情顿了顿,似乎有一瞬间的惆怅,但很快就恢复原状,摇摇头,“不是,我是另外拜师学的。”

  莫听云愣了愣,觉得有点疑惑,他又解释道:“我大学学的是文物保护与修复。”

  听起来似乎离得很远的两个专业,莫听云觉得更加费解了,“你画画这么厉害,怎么不去读美术?”

  是啊,怎么不去读美术?凭什么不能去读美术?

  宋唐也曾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好像答案应该是家长不让读,但说到底,是他没有尽全力为自己争取罢了。

  他的反抗,是在已经二十八岁的现在,而去年,他的老师杨淮严先生因为突发心梗去世,终年五十五岁。

  “我认识我老师的时候,刚读初一,他去安市采风,刚好就在我爸他们考古队待的那个村子,我放寒假,也待在那里,他对考古队的工作很感兴趣,提出想在这里画一幅他们工作场景的画。”

  后来,杨淮严见他对自己的写生感兴趣,就在休息时教了他一些绘画技巧,意外发现他很有天赋,便想收下这个学生。

  但考虑到他年纪还小,还要上学,便只能通过书信来指导他,给他寄很多书,寒暑假就来带他出去采风和看展览。

  “他还教了我工笔画,阿云,这是跟西方油画不一样的派系,传统国画和西方油画,他两样都精通,他是个天才。”

  莫听云听着他夸赞老师的话语,抬头看向他的眼睛,发现他的眼里,迸发出了之前没见过的明亮光芒。

  忽然间便愣了愣,有这样好的老师,也有绝佳的天赋,他为什么会去读一个和绘画无关的专业?

  ▍作者有话说:

  注:《小唐》是超写实主义画派领军人物冷军老师的作品,卖出了六千多万的天价,有兴趣的小仙女儿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

  小莫:原来我搞错了,尴尬= =

  宋唐:想象力这么丰富,不如去写小说啊←_←

  小莫:没有社保,不行的。

  第七章

  容城的梅雨季还没过去,午后难得的太阳很快散开,淅沥的雨水再度降临人间。

  莫听云坐在柜台后面的圈椅里,看着宋唐扶着画架的模样,侧脸的线条柔和,温文细致,弥漫着一层淡淡的回忆气息。

  当年和她一样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也在岁月里长成了温柔的青年。

  “高中的时候,我本来想读美术特长生,但是我爸不同意,就读了文科,到高三……”

  他想去考美术,想去美院,杨淮严也很支持他,特地为了他赶到安市和宋拓面谈,却不欢而散。

  最后宋唐没有去考美术,杨淮严感到有些失望,但最终也接受了这个结果,勉励他继续学习绘画,早日找到自己的个人风格和创作方向。

  莫听云觉得很奇怪,“你爸爸为什么不让你读美术?因为学艺术烧钱,还是觉得学美术挣不了钱?”

  宋唐摇摇头,“都不是,他会不同意,是因为……”

  “阿云你知不知道,我们家祖上出过摸金校尉?”他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着莫听云笑了一下。

  莫听云一愣,她看过《鬼吹灯》和《盗墓笔记》这样的小说和影视剧,对摸金校尉是什么样的行当并不陌生。

  “不是吧,你家不是干正经考古的吗?!”

  她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置信的震惊模样,宋唐被她逗乐了,点点头,“现在是正经考古人,祖宗不是,做过不少孽。”

  所以从曾爷爷那一辈开始就说要赎罪什么的,后来祖父也真的进了这一行,父亲宋拓,是宋家的第三代考古人,他希望宋唐能子承父业,继续干考古这一行。

  “以前没技术,很多墓葬都不能打开,因为打开就会损毁,现在技术越来越先进了,挖掘的文物可以得到越来越妥善的保护,他们都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来过,好多做一点研究。”

  “我们家清明去上坟,给曾爷爷烧的,都是考古界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复印件,他们希望可以跟曾爷爷分享这份骄傲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