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双璧》作者:九月流火第73节(1 / 2)





  明华章现在得努力克制着才能维持住体面,他淡淡说:“一会我要进宫里谢恩,我先让人送你回家。”

  明华裳其实不想回,她认认真真糊弄明华章,乖巧点头道:“好。”

  今日最热议的事就是新科进士放榜,百姓们津津乐道,王孙公主们也早早进宫,提前一睹新科进士的风采。

  魏王进殿时,太平公主正依偎在女皇身边说笑,梁王、相王陪坐在侧,相王十分沉默,反倒是他的儿子临淄王见缝插针,时不时能接上一两句。

  相王曾作为皇储被圈禁在宫里,日子绝对算不上好,但他的孩子好歹在女皇眼皮底下长大,和女皇还有些祖孙情,尤其临淄王,多才多艺能说会道,很得女皇喜欢。有临淄王在其中缓和,相王面子上也算过得去。

  太平公主是女儿,天生占优势,相王这边有儿子插科打诨,梁王更不用说,一口一个姑母,把女皇逗得笑声不断,相比之下,太子一家就像木头一样,格格不入。

  太子畏惧母亲,诺诺不敢多言。太子的儿女都在圈禁中长大,对这位差点杀了他们的祖母实在亲近不起来,便是最年幼、最受宠的李裹儿都不敢撒娇卖痴。

  ——她出生在被流放的路上,长这么大甚至没见过祖母,如今见到不怒自威、不形于色的女皇,别失态就不错了,怎么敢像在父母跟前那样要东要西?

  魏王站在殿门口停了停,置身事外地望着前方戏台。上官婉儿带着女官上前,温声行礼:“魏王殿下。”

  魏王扫了她一眼,笑着道:“我何德何能,敢让上官内相侍奉。”

  上官婉儿笑道:“魏王勿取笑奴家,陛下早就问起您了,殿下里边请。”

  魏王解下披风,上官婉儿亲手接过,细致地将他的衣服叠好。魏王大步走入宫殿,朗声道:“姑母,侄儿来迟了,请姑母责罚。”

  梁王看到魏王,道:“阿弟,你可算来了。新科进士已经入宫了,你却姗姗来迟,被臣子看到成何体统?”

  “是我不对,晚宴我自罚三杯。”

  “行了。”女皇淡淡开口,“摆驾含元殿,传新科进士。”

  殿内所有人起身行礼,上官婉儿连忙上前,扶着女皇往外走去。一众王爷宫眷跟在后面,梁王走到魏王身边,脸色有些不悦:“你在做什么?姑母如何重视这次科举你又不是不知道,怎么来迟这么多?”

  魏王自然不能说他疑似查到了章怀太子的遗孤,所以才来迟了。魏王笑着道:“临行前有些事情绊住了。大兄,今年的进士是哪几位?”

  梁王梭了魏王一眼,道:“你可真忙,路上连听个榜单的功夫都没有?”

  魏王笑:“这不是有兄长吗,我耳目闭塞,全仰仗兄长提点。”

  梁王看着魏王不说话,魏王耳目闭塞?这可真是笑话。

  他们两人其实是竞争关系,梁王是女皇大兄的儿子,魏王则是二房的继承人,他们两人身为隔房堂兄弟,和女皇的血缘不近不远,女皇若将皇位传给武家,不一定选择他们哪个。

  但和李家人比起来,他们兄弟就是天然的联盟,无论如何要先将李家扳倒,他们兄弟再争夺皇位。大局面前,梁王也没有给他使绊子,说道:“今年姑母钦点了十二位进士,榜首苏行止,榜眼明华章,探花谢济川。”

  除了第一个名字,剩下两个都十分熟悉。魏王皱眉:“是镇国公府的明华章,和陈郡谢家的谢济川?”

  “是他们。”

  魏王挑眉,越发不得其解:“我听过这两人的名字,他们要家世有家世,要才名有才名,状头到底是什么来路,能压住这两人?”

  这也是梁王捉摸不透的地方,女皇的心意实在难以揣测。梁王说道:“还不清楚他的底细,但听说他是太原府人士,家里务农,乃贫寒出身。”

  太原,务农,姓苏……魏王眼皮跳了跳,心中骤然通亮。

  他就说听到苏行止这个名字时为何感觉很怪异,属下和他提过,从镇国公府抱走孩子的那个老妇人,孙儿正叫苏行止!

  也是巧了,镇国公的儿子明华章,不也在今日的放榜名单里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苦寻两年无果,今天无意进宫,竟一次见到了两个!

  第78章 状元

  含元殿是雷劈后新修起来的,美轮美奂,威严庄重。女皇高坐皇位,召新科进士入内觐见。梁王、相王等人站在屏风后,遥遥看着殿内景象。

  等十二人入殿后,屏风后发出低呼声。无他,这一届进士郎未免太俊了,尤其是为首三人,相貌都十分出众,风姿气质各不相同。他们身着绯衣并排站在大殿上,和金銮殿交相辉映,清艳不可方物。

  大家都向往着年轻英俊、才华横溢的少年郎,但事实上这两者很难兼得。取进士万里挑一,能上榜的许多都考了多次,民间有话“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考中进士都算年轻的。

  往年进士里出一个年轻人都会成为社交场上的宠客,如今竟然一次出现三个少年人,更难得的是这三人长相都很出众。含元殿上的小宫女忍不住偷看,屏风后皇亲国戚们也激动起来,太平公主玩笑道:“以前听说有些绅族榜下捉婿,我只觉得胡闹,今日见到三位进士,我倒明白了。这样俊的少年郎,换我我也想抢。”

  梁王笑道:“太平,你如今可是武家的媳妇,若是学那些士绅做派,定王就该吃醋了。”

  太平公主的驸马定王站在一边,淡然含笑:“才俊如美人,我看着亦心向往之。陛下得此佳才,真乃大喜之事。”

  魏王悠悠瞥了定王一眼,用开玩笑的口吻说道:“太平爱才又不是第一天了,在这方面,太平还真是专情。”

  这话一语双关,爱才本该是褒义,但放在太平公主身上,还有另一重含义。

  太平公主钟爱家世好还有才学的男子,她府中男宠便都是出身世家、能诗善赋之辈。这当然有现实因素,太平公主找男宠和女皇找男宠压根不是一个路数,她需要的是能帮她参谋政事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女皇那样纯逗趣的。

  但谁也不好说这里面有没有念旧因素,因为太平公主的第一任驸马便是河东公之后,城阳公主之子,全长安闻名的世家才俊。

  魏王这话挑拨之意昭然,居心实在不良。定王望着殿中女皇策问新科进士,仿佛没听到魏王的话。太平公主笑容淡了淡,脸色冷下来。

  梁王及时出来圆场,笑道:“都是姑母的人才,朝廷未来的栋梁,我巴不得俊才越多越好呢。这三人长得可真好,我一个男人都看花了眼,不知道该看哪位了。”

  梁王是女皇的大侄子,年岁最长,交友广阔,再加上长袖善舞,和李武两家所有人关系都不错。梁王说话,诸王公主都要给面子。

  太平公主顺势转移话题,魏王也暗暗笑了笑,没再乘胜追击。

  站在后面的郡王、郡主们这才敢喘气。最得女皇宠爱的太平公主、魏王一辈交锋,他们连插话的权力都没有。李裹儿站在太子夫妇身后,害怕地拽住了韦妃的衣袖。

  韦妃暗暗给李裹儿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安静,不要出头。李重润自然也看到了,他明白父母的顾忌,但此时此刻,还是让他觉得悲哀。

  他是太子的嫡长子,正统规定的下下任皇位继承人,可是面对这种情况,连替自家人主持公道的能力都没有。

  他看向前方的父亲和叔叔相王,毫无疑问姑母太平公主帮衬了李氏皇族良多,相王能在漫长的圈禁生涯中保住性命,父亲能从庐陵召回来做太子,少不了姑母的帮衬。可是,有人拿姑母的私事开玩笑,恶意刁难,太子和相王甚至都不敢出头帮妹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