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章





  李重骏绷紧了脸,立即转回了身,扬鞭策马而去。

  ……怎么又生气了。

  绥绥满头雾水,却也没心思细想。只等李重骏的排场出门,她立即溜回自己的小院。把那金钗子包在小包袱里,换上一身素净的襦裙混出角门,到隔了两条街的大车店租了辆驴车。

  上了车,她翻出包袱里的窄袖胡服套上,戴上毡帽,打扮成个小番子的模样,径直往城西小白马巷去了。

  第三章 姐姐

  小白马巷深处有间不起眼的门脸儿,悬着招牌,上书‘同道金行’。

  绥绥虽不大认字,却是熟门熟路的了,跳下车走进店内,才进去便有伙计上来招揽。

  她打开包袱,把钗子给他看,匆匆交代:“就这金钗子的样式,还像从前一样,打支一模一样的来。只要金包银的,金子越少越好,薄薄沾一层,别让人看出来就是了。”

  当下交了定钱。她离了金店,又到同济堂抓了两包银耳枸杞,在针线摊子上买了些五彩丝线,这才绕到一处更僻静的所在,停在一道石灰排门前,摘了帽子,举手拍门。

  拍了两下,便有人问:“是谁?”

  绥绥道:“是我。”

  不多时,有人来开门,是个穿绿夹袄的妇人,见了绥绥笑道:“哎哟,我才和翠翘说起姑娘呢!姑娘这时候回来,王爷那儿不用伺候吗?”

  绥绥笑嘻嘻道:“他今日有事出去了,不然我也不好偷着出来的。”

  她才走进院内,只见有个骨瘦如柴的姑娘站在门口,轻眉细眼,长颈削肩,罩一件宽大的青布长褙子。人伏在门旁,才叫了一声“妹妹”,便咳嗽起来。

  绥绥忙上前扶住了她:“门口穿堂风紧,又出来做什么!”把她扶到房内榻上,细细问道,“总有一个来月没回来,姐姐的身子好些了?”

  翠翘微笑道:“好些了,还让妹妹惦记。”

  绥绥打量翠翘,见她眼窝都凹了,叹气道:“上回带回来的银耳雪梨,都吃了不曾?”

  翠翘忙点点头,那妇人倒上茶来,却插嘴道:“姑娘还说呢!翠翘吃了两回,偶然知道了银耳的价钱,吓得不得了。说姑娘攒点银子不容易,再不肯吃了。”

  绥绥道:“啊呀,这叫什么话?别说这点子银耳,就是千年的人参,只放着不用,早晚也化成灰了,那才是真糟践。再说,姐姐不必担心我,我才从王爷那儿搜刮出一根金钗子来,等回头我打支一样的,再卖掉这个,倒腾出来的钱,姐姐吃一年也够了。”

  翠翘满面愁容,低头拭泪,又不好哭出来,颤声道:“我知道妹妹在外头受罪,都是为了我。可我这病,只怕是——只怕是好不了了,我但凡有些良心,又怎咽得下去?妹妹……妹妹还是回来吧,别再替我费心,死活凭我去罢了……”

  她把一方半旧的素纱汗巾缠上手臂,手臂枯瘦,只缠了几圈。

  绥绥忙按住了她的手,强作欢快道:“看,姐姐又说糊涂话了!当年在戏班子里,姐姐救了我一命,总是我欠着姐姐的了。大夫上回不还说姐姐气色好多了吗,姐姐只管安心将养罢了,一切有我呢。”

  绥绥怕她再伤心,于是说了许多话开导。为了让她安心用钱,绥绥把自己在王府过的日子说得富丽堂皇,讲了好多从长安带来的稀奇玩意。

  她还把李重骏吹成天下第一等的好男子,一边说一边偷瞄窗外,生怕老天爷让雷公来劈她。

  不过翠翘果真收了泪,听着听着,也渐渐微笑了。

  等到日头西偏,绥绥只得张罗着回去。临走,不顾翠翘百般推辞,又留了一袋银子给她。

  她还偷偷递与那妇人一整块两钱银子,并路上买来的针线,嘱咐道:“还劳嫂子费心,我不在时,多替我照看照看姐姐。”

  这妇人姓柳,原是她们的街坊嫂子,寻日保媒拉纤,卖绢花,替人洗洗衣裳,生计甚是艰难。当年绥绥和翠翘从戏班里逃出来,在这里落脚,后来翠翘生病,她又进了魏王府,便请了柳嫂子来帮忙做饭熬药。

  柳嫂子笑得眼没缝儿,忙不迭谢过了,把东西揣在袖子里,送绥绥出门。

  绥绥依旧乘了驴车回去,半路买了炸糖油糕,包在厚厚的草纸里,又脱下胡服袍子裹上,重新用包袱包好,带回去给小玉吃。

  一切都同往常一样。

  可是再回府,绥绥却觉出了些怪异。

  先是在角子门,当差的张娘是早已被她收买了的,虽放了她进来,却有些吞吞吐吐的。

  绥绥还当是李重骏发现了她偷溜出去,连忙问:“殿下回来了吗?”

  张娘低头把钥匙栓回汗巾上,并不看她:“嗳。”

  “那说什么没有?”

  张娘动了动嘴,还是没告诉她,只说:“姑娘先回房去吧!”

  绥绥心里纳罕,也不再和她猜谜,连忙往小院赶。

  走穿堂最快,不知怎的,一路上的丫鬟小厮也比往常多。石桥上,甬路旁,有差事没差事的,三三两两聚在一处嘀咕什么,见她来,又都住了嘴看着她,甚至有几个低低笑了起来。

  绥绥索性提起襦裙跑,才绕过影壁,就见小玉捧着脸坐在台阶上。她叫了一声小玉,小玉抬头,立刻跳起来:“姑娘下午去哪儿了!”

  她两步上前:“发生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