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9章





  不过高骋显然对他仍有所戒备,闷闷扔出两个字:“不必。”

  贺拔也无甚话,牵来他那匹黑色的大宛马,与他们一前一后出了城门。才出了城,再无人监管,他便翻身上马,一勒缰绳,便像利箭离弦飞驰而去,高骋紧随其后,绥绥两眼发花,最后一瞥,正见那沉重的石门缓缓对合了起来。

  七月七的盛会,就像上元节,四道城门悉数洞开,要让百姓玩灯到天亮,这样关城门,一定要闹得人心惶惶。

  绥绥似乎已经听见城门那一边的骚动,可他们已经越行越远,过了一大片荒芜的黄土,隐约看到一些小小的三角,离近了,才认出是灰色的帐子。

  火把连天,地上也到处都烧着火堆,许多穿银白铁甲的男子,有的则戴上了明晃晃的盔帽,走路间金戈碰撞,让人心惊。

  李重骏也穿着盔甲。

  这还是她第一次看他穿铠甲,银光闪闪的,别有一种威悍的感觉,和他平时都不一样。

  他走出大帐,和另一个盔甲打扮的男人一起。只是他没戴盔帽,额头系着玄色的锦带。锦带尾巴长长的,绣着金线纹样,他走到她面前俯下身的时候,那锦带就苏苏搔在她脸颊。

  高骋,贺拔,所有人都对他行礼,他却径直走到了绥绥面前,

  “你可算到了。”

  大战在即,军中无不凝重肃穆,只有他面带笑容,一副调侃她的样子。他看着还挺得意,也许是为了自己保护她的周密计划得意。

  绥绥还想找他算账呢,可惜一路上颠得像摇骰子似的,昏头涨脑,都要吐了。高骋也不好搀扶她,只能由她自己踉踉跄跄一路走来。

  李重骏凑过来的时候,她实在站不住了,脚下一软就倒在了他怀里。

  李重骏倒惊讶了一瞬,随即咳嗽一声看向别处,唇角上扬,得意的神情愈浓。他身上穿着坚硬的铠甲,只能一只手揽着她的肩膀拍了拍,做出无所谓的样子:“行了行了,别给本王丢人现眼,快歇着去吧。你们把她送到我帐子里去。”

  然后对着贺拔略颔首:“劳烦贺拔都司。”

  原来贺拔的官职是都司,那高骋那声将军应该只是对他的敬称。绥绥七荤八素地想着,忽然又听见兵甲磕碰的声音,士兵们齐齐叫了声“杨将军”,李重骏听见,便放开了绥绥,转身要走。

  “我走了。”

  他这样说。

  五年前,贺拔从那红烛昏昏的简陋仪式上离开,临行也只有这三个字。

  “我走了。”

  绥绥一顿,忽然拉住了他的手:“殿下要去打仗……和宝塔寺的人打仗么。”她断断续续,“殿下一定保重…”

  她依偎在他身上,因为头晕,声音尤其虚弱。李重骏却以为她害怕,笑着说她“没出息”,摸了摸她的脸颊,依旧离开了。

  绥绥只得转而伏篱笆上,看见大帐后面有一条小溪,不管不顾冲过去,跪在岸边呕了出来,她没吃什么东西,只吐了些水,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听见身后甲胄清脆的响声,她先想到了李重骏,可回过头去,却是换上玄黑铠甲的贺拔。

  他扔过来手中的酒囊,绥绥眼前一亮:“贺拔,谢谢你!”

  她接过来,拔出塞子便往口里灌。行军时喝的烧酒,特别的辣,火烧火燎滚在胃里,才渐渐镇住了恶心。绥绥还没喝够,却被一把夺了过去。

  “我还——”

  她才叫出声,对上贺拔刚毅的脸,忽然没了气势。记忆中的他十八岁,生铁打造出的利剑,经过了无数沙场上的生死危难,利剑淬血,早已不同往日。

  她低下了头:“对不住,贺拔。”

  “你过得好么。”

  绥绥羞愧难当:“对不起……是我……说话不算话。”

  他还问:“他待你如何?”

  绥绥愣了一愣,真要让她抱怨李重骏,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然而在她面前的人是贺拔,她无论如何张不开嘴,于是只点了点头,

  “好。”

  贺拔一直站在离她不远不近的地方,过了一会,才说:“那便好。”

  第三十四章 忧心

  夜风彻夜地刮着,西北的平原,就算是盛夏仍然呼啸凛冽。

  白帐篷上立着的帅旗猎猎乱飞,绥绥抱膝蜷在李重骏那张铺着玄青狐皮的坐床上,厚实的牛皮大帐涂了桐油,在烈风里岿然不动,连帐内青白色的烛烟都仍袅袅升腾。

  可她隐隐听见战马的嘶鸣,只觉得不安。

  已经一天一夜了。

  他们离开营地已经一天一夜,李重骏走的时候那样意气风发,临上战场还不忘奚落她,绥绥本以为这只会是一场小小的战事……毕竟对于生活在玉门关的人而言,打仗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常见。

  何况敌方还只是一座寺院。

  但大大出乎她的意料,两天过去了,她不仅没有等到凯旋的军队,驻扎在营地的援军也源源不断奔赴前线。放眼望去,只见漫山遍野的空帐篷,在月光下反映着盈盈的光,像静悄悄开放的白花。

  到了第三天,连管炊火的小兵都被叫走披上盔甲。

  而绥绥真的开始忧心了。

  她不愿再待在帐篷里,开始帮着余下的人一起磨面粉,晒马奶干,当有小兵回来要补给干粮的时候,好给他们带到前线。

  绥绥自己都没不好意思,卸掉钗子,扎起袖子,抢着干这干那。倒是那些小兵,把她当成魏王的女人,都不敢和她说话。